作 者 | 于 正 凯
来 源 | 青 年 记 者
导读
后疫情时代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在拉动地方经济、引导主流舆论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疫情期间,从川流熙攘到街上空无一人,城市经历了一场“未曾谋面”的生活演练。在媒体与传播方面,工作、消费、教育、娱乐的网络实现,成为宅家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直播带货等呈现井喷之势。城市重启,我们需要审慎谋划后疫情时代市级媒体的融合发展。

01
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政策、现实
(一)理论:网络科学技术主导,传播与经济的规模和范围极化扩展,政治与文化的核心凝聚与有效管理
传播是人类社会运行的基础。网络作为传播科技革命,深刻作用于社会生活,并引发人文与社科理论的系统性变革。人、财、物、信息四种人类物质与精神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实现了数字化、节点化、网络化,节点之间距离为零,并呈现生产与匹配的智能化趋势。跨界融合、产业融合、理论融合必然发生。媒体融合发展是国家战略层面的科学决策,并在实践中形成理论与现实的良性互动。在此,我们可以对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理论作三个方面的总结。
1、网络科技主导传播趋势。恩格斯曾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1]如今,计算机网络科学与技术、技术研发与商业应用,紧密结合、迭代创新,深刻改变了传播方式、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并加速构建“互联网+”的经济与社会,进而影响媒体的内容与文化。内容为王的媒体初心,必须经由科技的路径与应用方得始终。
2、传播与经济的规模范围极化扩展。根据经济学中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原理,网络技术实现了传播与经济的规模与范围扩展,并有极化趋势。类似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包括人际、群体、组织、大众的全传播,媒体、广告、电商、娱乐、社交等众多经济类型,也必然跨界进入新闻、宣传、舆论等政治与文化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弥补价值短板、增加特色服务、融入用户生活。
3、政治与文化的核心凝聚与有效管理。传播与经济的规模范围极化扩展,意味着协同创新与经济体量的迅猛增长,但同时也意味着商业垄断和文化多元的过度发展。国家层面上的政治与文化,在鼓励创新与发展的同时,强调核心凝聚与有效管理。这就要求媒体强化责任与职能,以保障行政权威效力和文化健康向上,并兼顾传播与经济的效果与效率。

(二)政策:媒体融合发展启动,县级融媒体建设,纵深融合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正式启动。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宣传、舆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指南。2018年8月21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通媒体融合、连接群众、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催化融合质变,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三)现实:全国标志成果显著,市级媒体融合尚待突破
1、标志成果显著。技术与流程再造,资本杠杆撬动,县级融媒体普遍建立。2015年2月,人民日报社聚焦技术与流程再造,启动中央厨房。2015年4月上海百视通与东方明珠合并,2018年8月湖南芒果超媒整合成功,实现资本撬动融合。2019年后,以浙江长兴为代表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国普遍建立。这些为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2、标杆示范,地方跟进。市级媒体融合尚待突破。在行政与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在人民日报、东方明珠、长兴县级融媒体中心等标杆的示范下,地方媒体的中央厨房和融媒体中心建设迅速跟进,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各层面积极进行融合实践。全国有近300个地级市,市级媒体上有近百家中央和省级媒体、下有上千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夹在中间”的特征明显,并受到商业网络平台的冲击与竞争。国家较少有针对地市媒体融合发展的专项政策,跟随技术与市场走势,结合当地条件,灵活地进行自身改革是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大特点。比如,市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出现了不少日报社与广电台整合的案例。2010年前后至今,山东滨州、辽宁大连、宁夏银川等地市将报台整合为“传媒集团”。2018年在天津、2019年在宁夏,还分别出现了省级报台整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台合并已经9年的黑龙江大庆,2019年又重新分拆挂牌。
顺应规模与范围极化扩展趋势,报台整合具有合理性,但培育网络基因、贯穿媒体融合、理顺管理机制才是内在关键,“合”与“分”仅为表象,市级媒体融合尚待突破。

02
后疫情时代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
(一)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传播与经济规律,扮演拉动后疫情经济的重要角色
媒体融合发展的传播与经济规律,如科技贯穿内容为王、规模与范围极化效应、智能传播、资本运作、免费+广告+增值服务的一般商业模式等,已经被20多年来的网络传播与经济实践所验证。对此,市级媒体要顺应规律,对技术、传播、经济深刻理解和总体把握,并结合自身特点,顺势而为,锐意改革,作好媒介经营与管理,做大做强传媒经济。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一些西方国家转嫁国内矛盾,打压中国科技与经济。传媒经济本质上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2],此时应扮演拉动中国后疫情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从而让中国发展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机遇。2020年,人民日报、央视的新媒体平台,直播带货、声援湖北,再次作出表率。市级媒体在融合发展中应立足地方,在宣传地方经济、促销特色产品、发展城市夜经济等方面积极行动。
2021年7月6日,携程网发布《2021上半年旅游夜经济报告》,以人均夜游次数、人均夜游消费、夜游景区及玩乐门票销售等为重要指标进行评价,洛阳赶超上海成为全国最热夜游目的城市[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人描述盛唐洛阳正月十五的盛况,如今似乎成为古城日常。

(二)保障党和政府的政治与文化领导,做好后疫情时代的舆论引导
党和政府的政治与文化诉求,强调核心凝聚与有效管理,即确保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实施有效果与效率的媒体管理。
2018年两会期间,国家文化旅游部整合成立,各省级文化旅游厅相继成立,各地市大多以“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进行管理整合。“文广旅”顶层设计为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打开思路。后疫情时代,市级媒体应加大文旅内容生产,借助传媒影响力,落实文旅融合,同时在文化、旅游、媒体的价值网络中,创新商业模式。
2020年6月,首届“千里走黄河文化节”之“故道人·九天上”在济南黄河百里风景区举办,该活动由济南文旅局主办,商业品牌公司承办,山东广电、齐鲁晚报等地方主流媒体跟进报道[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及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5],山东文旅与媒体合力以齐鲁文化为诉求点,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之根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开辟了市级媒体的广告与其他商业机会。疫情时期,国际舆论斗争陡然尖锐,时至今日仍杂音不断。国内舆论随国内疫情的迅速控制而走向平稳,并凝结出“抗疫精神”的中国力量。但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和高度活跃的自媒体平台,市级媒体扎实城市基层工作,把握“时、效、度”做好舆论引导仍是重点。

(三)敢于突破与善于平衡
媒体有产业与事业、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技术成为网络传播与经济最活跃、最有力的因素。我们要敢于突破善于平衡,让主流价值驾驭算法,让技术服务于创新和高效的主流传播。
2020年2月14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后疫情时代,市级媒体应抓住国家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理顺技术、资本、机制等方面的关系,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等。其中,关于媒体群众路线,《意见》强调,要“大兴‘开门办报’之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6]。这种党报理论的新时代表述准确新颖,实质上是要求主流媒体充分理解与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勇于突破、善于平衡,作“集信息、商务、政务、民生等为一体的强大主流平台”[7]。

03
后疫情时代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
(一)内容为王的新诠释:弥补内容短板、增加深度美感、培育IP经济、力争主题性突破
内容为王的传媒铁律需新的诠释。网络时代凸显了媒体的内容短板,新闻、文化、旅游等内容应增加深度和美感,积极引入用户生产,培育具有版权经济、内容延伸、媒体跨界、品牌效应等功能的IP经济,对“地方文旅”“智慧城市”“本地电商”等进行主题性突破。
内容为王是一种宽泛的表述,主题性突破则是一种实质性服务的提供,即向用户提供明确的、可感的价值。以“地方文旅”为例,媒体就是要真正发掘旅游景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足以令当地人自豪,又令全国人民赞佩的属于中华文化重要谱系的内涵,并做好经典与时尚相结合的现代传播,进而鼓励用户内容生产,贡献旅游攻略,由心动到行动,实现文、旅、媒的完整经济链条。
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春节,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闪亮出圈,播放量超20亿,频上热搜,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央媒盛赞,网友们惊叹“甩出王炸”“青铜变王者”,人民日报的评价是“唐宫夜宴再现大唐之美”“从传统画卷中奏出的文化强音”[8]。

(二)1个立足点:新闻宣传舆论的上下枢纽、服务地方政府与群众、走向全国全网
地方是市级媒体的立足点,要坚守新闻宣传舆论阵地、做上下沟通的枢纽;服务市级政府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导,服务本市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挖掘城市具有特色的产品与文化,走向全国全网,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网络的规模与范围经济极化效应,在网络时代的上半场意味着“跑马圈地”式的地域扩展,在下半场则意味着立足地方的深度融合与服务。

(三)8个维度:内容、经营、渠道、主体、资源、产品、技术、文化
顺应传播与经济的规模与范围极化趋势,市级媒体要在8个维度有序拓展:内容上,新闻-文化-旅游-娱乐;经营上,广告-整合营销-电商;渠道上,报台-新媒体矩阵-融媒全媒;生产主体上,专业生产-用户生产;资源上,自有-合作-并购-整合;产品上,单一产品-平台产品;技术上,记者编辑人工-数据算法智能;文化上,单一单向-多元凝聚。
8个维度,一言蔽之就是做平台。平台的标志就是有注册的、活跃的、数量规模的用户,媒体要从内容发布者向用户的服务者、组织者、导向者进行角色转换。2020抖音年度报告显示,日活跃用户突破6亿,疫情防控视频播放423亿次,援鄂带货成交额41亿元,观看清华大学直播人数3600万,等等[9]。抖音所提供的是视音频编辑软件、内容模版和素材、社交与播放平台,这些20年前只有在省级广电台非线性编辑机房里才能完成的专业操作,如今“教会”了数以亿计的普通用户。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用户正在成为媒体平台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四)培育核心竞争力:核心平台、整合资源、网络基因
做平台并非易事,8个维度也不可能平均发力,找准强点才是科学的媒体战略。1990年代《哈佛商业评论》刊登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战略管理经典理论。核心包括产品(拳头产品)、资源(整合能力)、文化(学习机制)三个层面,针对媒体融合发展,核心意味着核心平台、大规模整合资源能力、网络基因贯穿其中的媒体生产与管理文化。

(五)坚持一体化发展,寻找自身突破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一体化发展,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市级媒体应坚持一体化发展,进行系统变革,同时应结合自身特点寻找突破点,如中央厨房精打细磨、文旅融合、报台电商、用户内容生产等等。突破点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逻辑是相通的,就是要扎实推进、催化质变,而非浅尝辄止、量的扩张。

(六)管理体制创新:机构与媒体整合,政策、资金、人才为重点
管理体制创新属上层设计,涉及主体为省市党委和政府、宣传管理部门、媒体组织管理高层,涉及市级报社与广电的“合与分”、发展与管理规划、重大资源引入与整合、媒体组织扁平化与网络化改造等,其中政策、资金、人才为重点。
【本文为2020年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后疫情时代河南广电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研究”(编号:2020BXW006)成果】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的葬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75.
[2]于正凯.技术、资本、市场、政策:理解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进路[J].新闻大学,2011(5).
[3]阮海峰,陈开.“不夜城” 洛阳C位出道 超上海成全国最热夜游目的地[EB/OL].河南广电映象网,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412605255262277632,2021-07-07.
[4]“故道人·九天上”轮转千年 黄河入海 首届“千里走黄河文化节”前奏活动之四[EB/OL].齐鲁网,http://m.iqilu.com/pcarticle/4566340,2020-06-14.
[5]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中共中央党校网站,https://www.ccps.gov.cn/xtt/201910/t20191015_134958.shtml,2019-10-15.
[6]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中央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ov.cn/zhengce/2020-09/26/content_5547310.htm,2020-09-26.
[7]赵淑萍,崔林,吴炜华.构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N].光明日报,2020-12-22(06).
[8]央媒集中评论盛赞《唐宫夜宴》:从传统画卷中奏出的文化强音[EB/OL].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henan.gov.cn/2021/02-20/2096110.html,2021-02-20.
[9]盘点2020!抖音2020年度报告出炉![EB/OL].腾讯网,https://new.qq.com/rain/a/20210112A02MRM00,2021-01-12.
(作者为洛阳师范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媒介管理学博士)
编辑:黎艺璇
责任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