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资讯
关注融媒观察者微信公众号,随时掌握行业资讯
扫一扫 查看资讯
当前位置: 融媒资讯 > 详情
案例!这家融媒体中心,在这些方面生产“C位”出道
发布时间:2022-02-11 17:36

来 源 | 国 家 广 电 智 库




导读

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全国广电媒体加快迭代,在不同层级、不同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成型,许多媒体在体制机制改革、新闻宣传创新、平台拓展建设、业态生态建构、产业模式变革等方面创造了有益经验。我们选发部分案例,以为路引,以供参考。


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自2019年5月挂牌以来,始终把推动新闻传播短视频化作为媒体转型的重要抓手,坚持小窗口精制作,整合PGC(专业生产内容)优质内容,兼顾UGC(用户生产内容),短视频生产实现弯道超车,“C位”出道。



深挖潜力激发活力,实施融合创新

一是坚持移动优先战略。短视频的根基在新媒体、移动端。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完善新媒体矩阵,按照“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思路,突出“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宣传模式: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同步跟进报道;在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中,以短视频新闻为核心,在新媒体平台首发后在各传统媒体持续跟进报道。2021年3至5月,在天目、抖音、“掌上普陀”等平台推送原创短视频300多条,最高点赞数达到1.5万,最高播放量达到12.6万。


通过采取“即时快剪+快速精剪”的内容生产模式,短视频新闻达到了既“抓人眼球”又“余音绕梁”的效果。“即时快剪”一般安排一人专门负责快剪,采用手机拍摄,手机现场剪辑,在突发事件或活动进行或刚结束时,“踩点”发布。“快速精剪”一般在重大活动中采用,使用航拍器、稳定器等专业设备,记录活动全程和精彩环节,在活动结束后2小时内完成剪辑制作发布。


2020年8月1日东海部分渔船开捕,短视频摄制组提前策划,梳理开捕前准备、开捕时千帆竞发、第一风海鲜回港等时间脉络,制定宣传报道计划,第一时间拍摄剪辑制作短视频。《直击!千帆竞发,普陀1396艘渔船扬帆东海》《第一风螃蟹上市》等开渔视频被学习强国、浙江新闻、天目新闻、小时新闻等多个客户端以及新京报微博、财经新闻微博等采用,全网累计阅读量400万+。


二是推进队伍转型升级。发动全媒之力。在意识上引导传统媒体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通过先发赋分制度,帮助记者树立融媒体意识,在工作中探索融媒体报道模式,增加短视频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组建专业团队。在体制机制、人员配备上向新媒体倾斜,专门成立新媒体运维部,人员从9名扩充到23名,并按专业所长,抽调9人组建短视频运营制作团队,实施短视频工作室、项目制模式,关注和孵化年轻创作力量。


三是突出绩效考核管理。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办法以“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为基本原则,将短视频生产流程拆分为策划、拍摄、剪辑、出镜(配音)等细项,综合考评时长、效果、难度等,制定弹性的赋分区间,结合阅读(点赞量)、上级平台录用情况等附加项,按月对成员工作成果进行积分量化,以此激励成员多出片、出好片。


上连“天线”下接“地气”,强化内容生产


一是上连“天线”有温度。运用大量融媒体手法传播与互动,尤其是在电视新闻中引入短视频等新鲜元素以及实施大小屏联动,增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感,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新鲜感。2020年9月,电视新闻推出短视频栏目《鲜视频》,主持人亲民平民化的语言风格,打破了传统的电视新闻“套路”;同时静态文字与动态视频互联互通,在报纸一版扫描二维码,手机端跳到视频页面,读者一秒变观众,报网互动瞬间建立。这种立体化、拓展性、交互式的报道方式,给读者带来全新体验。


2021年4月,电视新闻节目《普陀新闻》、电视专题节目《阿法讲大道》《渔港会客厅》相继入驻“中国舟山普陀”微信视频号。大屏小屏联动,拓宽了固有的传播渠道,让原来已经流失的受众群体慢慢回归。不少粉丝在节目下点赞、留言:“支持,每期不落”“手机上看新闻更方便”。2021年3月起,每周一到周五在掌上普陀APP、抖音、“中国舟山普陀”微信视频号上推出短视频《新闻速览》,每期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带读者浏览普陀区内外重要新闻事件。


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热点话题,策划制作了一系列喜闻乐见,极富说服力、感染力的原创短视频产品,走出了一条运用短视频产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新路子。创城期间,推出《这个视频要火!看普陀人rap说唱文明交通》短视频,参与演出的交警、志愿者等都是本色出演,歌词朗朗上口,少了说教味,多了亲切感。该则短视频被多个微信公众号转发。2021年过年期间,针对政府提出的“留在当地过年”号召,制作了《不一样的异乡记》《我留在普陀过年》等原创视频,起到了“定心丸”的效果。


二是下接“地气”有活力。积极打造原创短视频栏目,相继推出《蟹蟹收看》《主播说事》《玥吃玥嗨》《嗨客陆英俊》《梦·游岛》等栏目,内容涵盖吃住游等领域。尤其是2020年为美丽海岛建设量身定制的全新人文旅游类短视频专栏《梦·游岛》,每期用3分钟篇幅,从山海风光、风土人情、产业发展等方面,用清新唯美的表述手法描绘海岛生活变迁,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领略海天风光。


整合资源打通渠道,传递普陀声音


一是整合优化资源。立足新闻资源、采编力量,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跳出传统新闻报道的条条框框,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二次创作,并鼓励年轻人大胆探索、大胆策划,赋予自由的创作空间和宽广的容错空间。同时,通过不定期开展短视频征集大赛等活动,组织团队成员和视频达人,走进普陀网红打卡地以及项目建设一线、渔业作业现场,集中创作短视频产品,激发团队活力,组建起一支活跃的通讯员队伍,为短视频内容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视频素材。


二是打通外宣渠道。全媒体时代,“信息海洋”边界极大扩展。中心(台)秉持内外宣并重理念,成立外宣报道工作领导小组,依靠“浙报舟融体”普陀站和“蓝媒联盟”舟山地区普陀协作站等平台,与央媒省媒市媒常态化联络,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建立健全上送渠道,实现内外宣“节节高”。


截至目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已在各类外宣平台制作发布原创短视频1300余条。短视频生产创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兄弟单位前列,让普陀好声音传得更远。2020年度“天目号”榜单中,浙江全省90家县级融媒体传播力指数排名,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区广播电视台)夺第一;604个“天目号”综合传播力指数排名,位列第四。


2021年3月,浙江广电集团选取了全省11家“蓝媒联盟”成员单位授牌成立“蓝精灵”视频工作室,中心(台)为全市唯一一家。借助该工作室,中心(台)在平台运营、内容策划、视频制作等方面与其他工作室进行全方位联动,以抖音、微博、视频号为主阵地,进一步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三是联合直播扩声量。短视频+直播,强强联合发挥1+1>2的作用,缔造传播影响力。2019、2020年两届舟山群岛马拉松赛事短视频+直播,让最美赛道在互联网上被40万+人次围观;2020年佛茶文化节活动短视频+直播,吸引近10万人次了解佛茶采制过程,1万余人次参与直播互动竞猜。


2020年10月29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大型直播节目《夜游中国》聚焦沈家门海鲜夜排档,短视频组成员全程参与策划、主持及直播,这也是中心(台)以直播方式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抖音等平台以及天目新闻的首次亮相。本次直播吸引近百万人次在线收看。


四是抢滩海外市场。舟山市普陀区融媒体中心积极与专业的科技公司合作,建设以YouTube、Meta(Facebook)等为平台的普陀区海外短视频传播平台,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紧抓电商经济发展的同时,延伸海外渠道获得全球级流量,带动整个地区企业的海外发展,挖掘更多消费潜力市场。


编辑:黎艺璇

责任编辑:钱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