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全媒体探索》
导 读 .
在媒体融合发展演进过程中,媒体在新闻素材、传播渠道、用户受众、客户对象等资源要素的整合上面临颠覆性的挑战。从本质上说,媒体融合也是一次资源要素的再梳理、再调整、再组织、再分配,最终目标是实现优质资源要素向主阵地转移,实现主力军向主阵地转移,从而实现正能量再次掌握大流量。
对话嘉宾
丘勋锐 人民公安报总编室副主任、主任记者
兰传斌 大众日报新媒体运营中心主任
丘勋锐:近年来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急剧变化的传媒环境和急剧演进的传播生态带给我们内心一次次剧烈冲击,我想这是这一代媒体人必然要面对的挑战,身临其中恐怕也是一次巨大成长。
兰传斌:的确如此。这几年我们见了太多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一方面见证了太多“坏消息”。2022年新年伊始,《贵阳晚报》《宜宾晚报》《河北科技报》等一批报纸休刊、停刊,不再出版纸质版。专家的论断是,“这是顺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必然变革”。另一方面,我们也见到了很多好消息。以三星堆考古挖掘这样的冷门事件作为起点,全国媒体掀起了“文物大Battle”这样现象级的传播;在建军节涌现出“军装照”的爆款产品。我们还开始接触元宇宙、区块链等新概念,许多媒体从主攻“中央厨房”到发力智慧媒体,南方智库、新京报智库等新业态在崛起,新闻从业者不乏下水直播带货的,不少媒体主动当起MCN……
丘勋锐:这些现象乱花渐欲迷人眼,给业内带来很大的冲击。关键是如何认识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 ● ● ● ● ● ●
全媒格局与资源要素的再分配
“
兰传斌:从资源要素视角分析这些事件,或许有不一样的发现。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这也说明,资源要素之于媒体融合的巨大意义。
丘勋锐:在资源要素整合方面,传统媒体曾是强者,不论是售卖报纸、售卖节目、二次售卖影响力,还是新闻搭台、影响力唱戏,都曾形成比较优势。在几乎垄断传播渠道的时期,媒体对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几乎达到顶峰,因此享受了相当长的红利期。
兰传斌:全媒体时代到来,让主流媒体独享传播渠道已然不可能。眼下,媒体或者带有媒体属性的平台账号极大泛化。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进步让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建设的门槛大为降低,将“人人都有麦克风”变为现实,具备了大众传播的属性。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介入,商业平台从“独角兽”悄然变为“巨无霸”,从收益、算法、模式、资本等方面发力,使其一跃而成为资源要素的聚合器,其虹吸效应之大、对原有传播格局颠覆之剧烈是原来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的。第三方面,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等单位自办网站、公号等蓬勃发展,其中尤以占据政策信息发布优势的部门最具优势,一旦该部门的“传播主动性”被激发,甚至带有某种考核和成绩冲动,都会在局部诞生一个强势的新媒体账号——在这方面,教育、交通、医疗等政务类、服务类账号常常跻身“大号”之列,就是一个明证。
用户资源与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丘勋锐:一个必须面对的现象是,现在受众对信息获取恐怕是从起床后打开微信朋友圈开始的,在上班路上拥挤的地铁公交上刷短视频,上班间隙接受各类叮叮咚咚的推送,休闲时间的社交也常常是在某个群、某个运动小程序、某个垂直细分的软件上。一个人一天的时间,被若干碎片化的信息填充,情绪、思想、精神被这些数据所塑造、所影响、所左右。这种变化,让主流媒体的存在感、价值感、无可替代感受到很大冲击,甚至产生挫败感,这是在争夺用户的过程中的挫折——用户,其实一直是媒体最核心的资源要素。
兰传斌:所以,媒体一直试图重新连接用户。原来对用户资源的占有,是通过报纸订阅数、栏目收视率、电视开机率等指标衡量的。近几年,媒体普遍开始重视自有App的下载安装量、日活月活量、点击量等衡量用户参与度的新指标。新媒体端不断开展的抽奖、赠话费、积分有好礼等活动,线下的粉丝节、用户分享会、用户峰会等,目的也是想占有更多的用户资源,一家媒体对用户的有用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才是终极因素。“用户”,这一从互联网领域引入媒体领域的概念,用来替代“读者”“观众”等传统概念而被普遍接受,透露着媒体人在找回用户资源要素上的焦虑、挣扎和努力。
新闻资源与媒体的现实存在感
丘勋锐:全媒体时代的到来,还带来一个重要的变化——第一新闻源、新闻第一现场的发布主体悄然易位。为了抢时效,以前的经典做法是开通热线电话、成立热线部、有奖征集线索、设立新闻热线车。但现在大部分社会新闻的第一现场都来自当事人或目击群众的社交传播——“全员媒体”时代,每部智能手机都是一个采集器+发射器+互动器,甚至是一个舆论场。对新闻第一现场的优先采集权、优先发布权的丧失,是主流媒体对资源要素占有下降的另一个标志。
兰传斌:方兴未艾,且主流媒体用力颇深的一个领域就是“UGC”(用户生产内容),即,通过账号入住、情报站、信息员等手段,真正建立起与第一新闻现场的连接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其实近几年的媒体融合跨越发展的步伐还是很大的。从资源要素视角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媒体内部资源要素的加速整合,二是媒体间资源要素的多向整合,三是“新闻+”资源要素的整合。
丘勋锐:媒体内部资源要素整合,主要是在媒体平台整合、流程再造、机制重塑、架构调整、人员配备等方面。为了适应全程媒体、全员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先行的媒体破立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的经验,比如“中央厨房”的兴起和推广、融媒体中心的大行其道、工作室项目制的普遍采用,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一次采集、多次加工、多种生成、多平台分发的产品目标逐步达成共识,全媒体、立体化、及时性的流程目标深入人心,扁平化、去层级、小单元的组织形式普遍运用。究其根底,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更好地适应融合生产、融合传播。
兰传斌:对主流媒体而言,媒体融合是一场直抵灵魂的洗礼,不能不动其筋骨。既有的组织形式如条口分割、板块格局、线性程序等,既不利于产品生产,也不利于产品传播,还不利于新业态、新模式、新增长点的出现。所以从本质上说,媒体融合的流程再造还是一次资源要素的再梳理、再调整、再组织,从而真正实现优质资源要素向主阵地转移、主力军向主阵地转移。
“新闻+”与资源要素分配新契机
丘勋锐:媒体间的资源要素多向整合,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比如,因为有了媒体融合的技术手段和产品形式加持,央媒加速向地方深耕;省级媒体间从并不频繁互动逐渐转向互相@、互相入住、互相助力,这在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尤为明显,几乎所有的省级党报都参与了一次乃至多次跨省互动报道;市县媒体因为生存环境的艰难,媒体间的整合势在必行,许多是主管部门主导的整合,这一点尤以县级融媒中心最为典型。
兰传斌:“新闻+”是近几年特别强调的一个努力方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创新媒体投融资政策,增强自我造血机能。
丘勋锐:“新闻+”,就是要用好的新闻资源去整合各类要素资源,从而产生生产力、传播力、影响力,让正能量赢得大流量,这是主流媒体过关闯隘、亮剑必胜的法宝,因为只有主流媒体最具可能性生产最优质、最过硬、最能塑造主流价值观的好新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这个核心板块的强与弱、优与劣、重视与不重视是事关主流媒体生死存亡的大事,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内容为王”的底层逻辑,因为没有“新闻”就没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兰传斌:“新闻+”的探索,实际上也并非一帆风顺,也绝不可能一帆风顺。比如,“新闻+政务”方面面临着政府开放资源的政策约束及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对自建媒体平台、自我融合传播的冲动,这从许多地方、单位、部门大投入自办融媒体中心甚至要求权威信息必须在自有平台首发等可见一斑。又如,“新闻+服务”方面,其实新闻单位在社会资源要素上并不具备先天优势,诸多垂直细分领域被商业平台捷足先登,剩下的是一片红海。近几年南方智库、新京报智库的崛起,让人平添了许多信心,来自人才、内容、分析、智力方面的优势或许能够塑造主流媒体发展的新优势。“新闻+商务”方面,媒体尚在试水阶段,恐怕也还有诸多长路要走。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2年5月号
编辑:黎艺璇
责任编辑:谢敏珊